关于抑郁症,我们有必要知道哪些事?

2023-07-06
不仅是她,很多抑郁症患者自杀前都还在做着工作甚至看起来表现得生活很积极的样子,但是,总会有一些原因造成了其走上极端,特别是一些压力源。

没有无缘无故的抑郁,只是一旦发展成了严重的抑郁症,就会与压力源关系不那么密切了,以至于看不出来了


最亲密的人一般会发现线索,自杀者一般也会留下遗嘱。名人因抑郁症自杀很容易让人觉得抑郁症不可治愈,其实,绝大多数抑郁症如果能有及时的药物治疗加心理治疗是可以疗愈的。


越是名人越不容易得到及时的心理治疗,因为病耻感会阻止他们求助。而且他们智力的优越感及社会地位的优越感也会成为求助的障碍。


图片


对抑郁症的一些误解

图片

误解一:成功的人不会得抑郁症,抑郁症是那些生活过的不好、常碰壁、内心脆弱或遭受了重大不幸事件的人才会得的病。


图片

行为遗传学把情绪障碍主要分为两种:单相的抑郁障碍(又称抑郁症)和包含抑郁--躁狂的双相障碍(又称双相情感障碍)。其中抑郁症发作缓慢,通常需要历经数周甚至数月,每一病程一般持续几个月后突然结束。典型的特征包括:情绪抑郁;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饮食和睡眠失调;没精打采;产生死亡或自杀的念头等。



患抑郁症的人数多得令人吃惊,而且情况越来越糟糕:自二次大战以来,新一代比老一代的抑郁症患病率更高


易患病人群包括女性、青少年、老年人、贫困人口,还有社会压力大、作息不规律的人。其中,青春期后女性患抑郁症的几率约为男性的两倍。由于激素、生活状态改变的影响,孕期、产后的女性尤其易患抑郁症。老年人由于社会环境发生变化,比如退休后离开工作岗位,心灵失去寄托;家庭变故如配偶去世;自身疾病如患癌症、腿脚不便等,也容易患上抑郁症。


综上,虽然抑郁症有易患病人群,但美国最近的调查发现:人毕生患病风险率约为17%,也就是说任何人都有几率患上抑郁症。

图片

图片



误解二:得抑郁症的人看起来都是沮丧、消沉、愁眉不展的,而那些看上去健谈、友善又爱笑,没有丝毫抑郁情绪的人是与抑郁症无缘的。


图片

我们知道典型的抑郁症有比较经典的“三低”:情绪体验低、外在活动低、以及思维速度低。而隐匿性抑郁症是一种不典型的抑郁症是会将抑郁症状“隐藏”起来,不易被人发现的抑郁症,例如嗜睡,暴食等一些与典型的抑郁症完全相反的部分。


其中微笑抑郁是一种隐匿性极强却又极其危险的抑郁表现,患者完全具有抑郁的体验(无助无望无能无力),但平时的外在表现却与内心状态完全相反,这使得周围人很难捕捉到他们真实的心理状态和情绪体验等。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陆林认为2016年8月26日甘肃那位杀死四个孩子后自杀的农妇就有可能是隐匿性抑郁症造成的“扩大性自杀”。


(“扩大性自杀”是指自杀者自己活得很绝望,认为孩子活着也很难过,因此自杀前把亲人杀死,“解除”他们的痛苦。抑郁症除了个别“扩大性自杀”的人,一般只会伤害自己。)


图片

图片




抑郁症有什么生理基础吗?




为了减少大家对抑郁症的误解,我们有必要聊聊有关抑郁症生理基础的研究进展:


在基因方面,早期的研究重点关注在与治疗关系密切的基因,但是这类基因要不起到的作用很弱,要不结果无法重复,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了与免疫 、神经信号通路 、突触密度 、组蛋白相关的基因和抑郁之间具有相关性,目前已经找到了一些与抑郁症有关的易感基因。


脑功能方面,有研究支持不同的抑郁症状,与脑不同系统的功能受损有关


也有研究表明,神经系统在抑郁状态时会存在明显的病理性改变,近年来的证据发现相应脑区的一些神经递质也参与抑郁形成的病理过程,如下图是抑郁症涉及的重要脑区和相关神经递质。


另外免疫系统的异常如免疫失调和慢性炎症微生物群导致的肠脑功能障碍等也都被证实与抑郁症有关。


图片


因为抑郁症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涉及到家族遗传、环境因素以及脑功能的异常改变等如果父母患抑郁症,孩子的患病风险是一般人群的2~10倍,但不意味着一定会发病


一般认为,抑郁症的遗传度大概为0.37,还有很多非遗传因素在抑郁症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现有的研究并不能完全解释抑郁症的真正成因。


目前还没有一种有效的方法能够准确预测抑郁症出现的时间,有学者认为抑郁症可能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精神疾病或脑部疾病,也是一种系统性的疾病,各种因素间会互相影响。

图片


如何区分抑郁情绪与抑郁症?




我们几乎所有人都会不时的感到情绪低落,有时候甚至会无缘由的消沉,伤感可能说来就来,但随着环境的改变,悲伤的感觉总会慢慢淡去,这种情况并不意味着我们得了抑郁症,这只是一种抑郁的情绪。


然而在临床上,抑郁症是一种精神障碍,有患者形容自己的感官像被隔了一层东西,有的时候可能没有缘由的出现程度比较严重的消沉情绪(如悲痛欲绝、自卑抑郁、悲观厌世),无法靠人的意志而改变至少会持续两周的时间,甚至产生一些行为或精神上的剧烈反应(如自杀企图或行为、幻觉、妄想)并且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情感等。


并非所有的抑郁症患者都有自杀倾向,4%~10%的严重抑郁症患者才会有,当抑郁症患者有自杀意念时,我们应建议其立即就医。

图片


得了抑郁症能够治好吗?




其实抑郁症并不可怕,不要把它视为洪水猛兽,但也不能太过轻视它。一般根据症状严重程度、痛苦程度、社会功能影响程度及有无精神病性症状分为轻中重三种程度。针对不同程度的抑郁症患者,可以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

轻度的抑郁症患者只是心境低落,兴趣降低,动力不足,一般没有明显的社会功能受损,主要采用心理治疗;


如果抑郁程度到达中度,一般主要表现为情绪持续低落,兴趣缺乏,但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没有严重的自杀想法或者行为,对工作和生活影响不是很大,可以寻求心理治疗加药物治疗帮助自己走出抑郁的阴影。


(抑郁症停药有一个标准,如果第一次发作,一般吃药6~9个月,症状改善后巩固治疗4~9个月可以停药。但第二次发作,就要维持治疗2~3年。如果第三次复发,就建议终身服药了。有的抑郁症发作了一次就痊愈了,有的则是慢性的,像高血压一样,不能停药。)


对于那些重度抑郁症患者,在不能控制自杀念头、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下,需要对病人进行电休克治疗。电休克治疗并不可怕,像做手术一样,是在麻醉状态下进行的,病人不会感受到痛苦。病人所担心的记忆受损,通常在疗程结束后即会逐渐恢复。

通过系统、规范的治疗,绝大部分抑郁症患者能够恢复正常生活。抑郁症的复发率约为35%。正如感冒一样,不能保证终身不复发,可能以后遭遇应激事件,甚至没有特殊事件刺激,也有复发的可能。


专业系统的抗抑郁治疗是预防抑郁症复发的最有效手段,如果治疗痊愈后,患者能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坚持适当锻炼、睡眠充足,抑郁症复发的可能性就会减小。

我们平时应该多关注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如吃饭没有胃口,睡不着或者很快就会醒,做事精力跟不上,脾气变坏,这些症状持续了一段时间,可能是抑郁症的征兆,需要找医生看看。因为很多人不了解,耗着病情就严重了。


根据美国心理健康研究中心数据表示,平均每一位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通常经过10多年才会寻求帮助,对大多数抑郁症患者来说,迈出这一步尤为艰难,他们需要克服自己的病耻感。


小编在此要告诉大家,抑郁症只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就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只是更为复杂,是否会得抑郁症与我们自身的性格弱点没有关系。


当自己得了抑郁症,要怎么办才好?

1 最重要的是要遵循医嘱,若需服药,一定要按时坚持

2 积极配合心理治疗,只靠药物治疗可能会耽误抑郁症疗愈的进程,药物治疗加心理治疗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3 积极进行体育锻炼,有研究表明不管是有氧锻炼,还是抗阻力量锻炼,个人项目或集体项目,往往都具有预防、降低和治疗抑郁症的效果。患有抑郁情绪或已经发展为抑郁症的人群,应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锻炼项目,一周保持体育锻炼3~5次,每次锻炼时间保持 40~90min。

4 与同伴进行积极的交流与沟通,主动寻求朋友的帮助,通过自我心理调试来促进心理承受能力的增强

5 健康饮食,适当补充益生菌类食品,如酸奶,有研究表明改善肠道环境可以有效缓解抑郁症。

6 谨慎使用抗生素,研究发现过度使用抗生素会增加抑郁症的发病率

7 警惕慢性压力,慢性压力不仅会影响身心压力反应系统,造成免疫系统失调或慢性炎症,还会增加抑郁症的易感性。

8 多回忆过去快乐的体验

9 将当地的自杀干预热线存在手机里当头脑中无法控制地出现自杀念头,或意识到自己正处于预备自杀的危险境地时,切记要拨打自杀干预热线,请给自己一个活下来的希望!

图片

当周围有人得了抑郁症,我们能做些什么?

1 如果我们自身没有受过抑郁症的困扰,千万不要将抑郁症患者的感受与我们平常体验到的抑郁情绪相比,这会使他为自己的病情感到自责应避免说出如下的安慰话语“你过得可比我好多了,抑郁的话也是我先抑郁啊!”“不要整天躺着,快起来做事儿呀!” “我看你一天也没做多少事情,有什么好累的!”“你看看隔壁老王,那经历多波折,现在不是好好的嘛,生而为人,谁没点压力啊!”而是要带着好奇的态度去了解,带着不评判的态度去陪伴。

2 多和他交流沟通,不要刻意回避有关抑郁的话题,只是和他聊聊抑郁时的感受,接纳他的状态,就有利于淡化抑郁症患者的自卑和自我攻击,让他能更有勇气去寻求帮助。有研究表明,询问人们对自杀的看法可以有效的降低自杀率。

3 与他一起回忆过去的快乐体验,通过回忆曾经的快乐,不仅可以让抑郁症患者体验到快乐的情绪,还可能帮助他们重新激活脑神经回路,从而减轻抑郁症。由于抑郁症患者的脑神经回路出了问题,他很难感受到快乐,所以试图通过为他做些事情来让他感到开心可能是徒劳的,这样的努力不仅会让抑郁症患者产生愧疚,我们自己也会因为没有产生实际帮助而感到失落。

图片

崔永元曾说:“我就想告诉大家,确实有这样一种病(抑郁症),希望大家能知道,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朋友得了这种病,希望你不要歧视他,然后鼓励他去看医生,医生可以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


而这,也正是我们想要说的。


愿逝者安息,愿悲剧不再重演。


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国家公务员心理健康应用研究中心”,有删节。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