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都家长网络课堂第178期

2023-02-15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大家晚上好!每周四晚相约水都家长大讲堂,我是计霞心理工作室的讲师钟琳。今天是2021年7月1日,是我们网络微课的第178次课程,也是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年,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目光所至皆为华夏,五星闪耀皆为信仰。薪火相传,奋斗有我,祝福我亲爱的祖国妈妈,愿山河无恙繁荣昌盛国泰民安!今天我继续给大家分享刘墉亲子系列2——【刘墉谈处事与人生】第三章社会篇:迎接开阔的人生第三部分——人无近忧,必有远虑



01


人无近忧,必有远虑



     我们常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其实这句话也可以改成“人无近忧,必有远虑”。好比爬山,当你攀在悬崖上的时候,一失手就可能粉身碎骨。那个危险是“近忧”,你不能想别的事,只能够全神贯注地应付眼前的困难。


     但是当你爬到悬崖上面,如果面对的是一大片平原,反而可能开始犹豫:到底哪个方向去比较好?


     同样的道理,当一个落后国家让人民吃饱都是个问题的时候,政府不可能想得太远,因为他得先把眼前的问题解决了。而那些已经很富裕的国家,则可能想得非常非常远,不但邻国的武力太强,他会紧张,就连远在地球另一边的国家,如果拥有能威胁他的武力,他也会想尽办法早早化解。他们甚至会为千百年之后着想,花大把的银子,早早就去找宇宙中可能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想有一天,如果地球出了问题,他们的子子孙孙还能有逃难的地方。这不都是因为他没有太多“近忧”,所以有“远虑”吗?


     我们要了解所谓先进国家的人,就要从这个角度去想,你会发现他们不太在口头上抱怨。譬如搭飞机时,安全检查很严格,一般西方旅客是不太会抱怨的,他们安安静静地排队,因为他们会从正面想:严格是为了使我们安全一点嘛。可是当他们想安全一点的时候,不是又从负面想了吗?他想到的是:可能有恐怖分子,可能很危险,所以需要严格的检查。这就是他们的特质,在同一时间往正反两个不一样的方向思考。


     再举个例子,我有一次在纽约参加社区公园的活动,那活动的前几天是万里晴空,气象预报也说当天是个好天。可是我发现在活动场地的一个角落堆了好多帐篷,就问主办人:“这么好的天气,何必准备帐篷呢?”


     他说:“以防万一啊,如果下雨马上就能支起来。”他还指不远处坐着的几个人说:“你瞧,那是帐篷公司的,他们随时待命。”我问了问价钱,吓了一跳,恐怕占了他活动经费的五分之一。


     也可以说,那些富裕国家的人是“人无近忧,必有远虑”。他们有多余的钱,所以能做看来几乎不必要的“退一步想”。俗话说“有钱人的命比较值钱”,大概也是这个道理。只是如果真出了事,他们的损失确实可能比较小。


     再举个例子。自从美国人发现石棉会造成肺癌之后,立刻叫民众把家里所有的石棉材料都拆掉,更甭说石棉瓦了。只要听说哪个建筑有石棉瓦,好像失火似的,里面的人立刻全部撤离。一直到这两年还总有新闻报道,某个学校发现建筑材料用了石棉,立刻停课,把师生安置到别的地方。


     每次看到这种新闻,我都会想:怪了!我小时候,家里的厨房、浴室都用石棉瓦。连多年前在台北打网球,那网球场的顶子好像也是石棉瓦的。石棉瓦真有这么可怕吗?还是美国人吃饱了撑的,神经过度紧张?


     但是大家也别怪美国人。要知道,连我们的孔老夫子都总做退一步想。东汉王充的《论衡》里头记载:鲁国的城门已经老旧将朽,有一天孔子经过那城门,匆匆忙忙地走,唯恐城门会倒的样子。有人就说了:“哎呀,那城门早就那样了。”意思是,哪会那么巧啊,就压到您孔老先生,您未免太紧张了吧!


     你猜孔子怎么说?


     他说:“我也就是怕这个城门早就这样了,搞不好,会突然垮掉。”


     所以孔子有句名言:“君子有不幸而无有幸,小人有幸而无不幸。”意思是君子有忧患意识,唯恐发生不幸,所以总做退一步想;小人又太理想化,就认为不幸的事不会那么巧地落到自己的头上。


     孔子还说:“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说白一点,就是君子以谨慎恭敬的态度来面对人生,小人则比较喜欢投机行险。


     由此可知,孔子也是战战兢兢、有忧患意识的。


     我说这些是觉得今天中国已经非常进步,大家似乎也应该常常做退一步想。


     举个例子。如果你去旅行,听说到下一站的路,因为前一天下大雨有塌方的可能。你可以学学西方旅行团的做法,先试着保留这一站的旅馆房间,于是当别人遇上路不通,不得不退回来,找不到地方住的时候,你却因为保留了房间,有了退路。


     同样的道理,当你听说汶川大地震很多学校垮了,就算你住的地区很少有地震,是不是也应该退一步想,如果自己孩子学校的建筑老旧,又一时不能够兴建,是不是能够想办法去集合大家的智力和财力,把目前的校舍加固一下?难道我们要像孔子批评的,心想反正灾难临到我身上的机会很小,犯不着花这么大的心思,直到有一天真出了事才后悔吗?


     文章一开始我曾提到爬山。年轻时,我参加了一个登山队。有一次领队在山路上遇到每个岔路,都会排列石头或折树枝做记号。我起先不解,说我们是由山这边上,那边下去,又不走回头路,何必浪费时间。当时领队一笑, 说:“对已经熟悉的路做进一步的打算,对不熟的路,要做退步的打算。爬什么山,最好都有迷路的准备。”


     人生不就像登山吗?




良知不能妥协



     台湾曾经有个引人注目的社会新闻——南部一个收容了一百三十多位残障人的育幼院居然被纵火,且不只被纵火一次, 而是连续十次。事情发生后,引起各界的同情。我有个朋友很有善心,一听说这事,立刻交代他公司的员工捐给那个慈善团体一万块钱。糟糕的是,员工没弄清楚,把钱捐给了台湾北部的一家同名却无关的慈善团体。他知道了,又拿出一万块,捐给南部的那个育幼院。事情多完满!可是没过多久,新闻出来,南部那个育幼院,十次被纵火,有九次是院童烧的。这下子,员工们骂老板实在太笨,这次得到教训,以后别做烂好人了。


      说到这儿,请问各位,如果换作您,您怎么做?四处告诉大家慈善团体常常有鬼,别做冤大头?还是自认倒霉?


     我这朋友没这么做,他说:“我捐的钱是给那些残疾院童的,就算院方的管教有问题,可怜的院童总该被帮助啊!”接着又去捐了几个慈善团体。


      好!先把这事儿放下,让我再举几个真实事例。


     我小时候常常跟我母亲去做礼拜。别看我那时候才上小学,但是耳朵挺灵,眼睛也不差,好些事情到现在都记得一清二楚。


     有一天礼拜完了,一群教友走出教堂, 门口有个伸手乞讨的人,腿上缠着纱布,布上渗出血迹,看起来很可怜。我说要给他钱,几个妈妈却一起摇头说不能给,因为八成是装的!给他钱,他会拿去喝酒。


     又有一次,是我母亲对我转述的,说有一位开面包店的太太很不安地对她说,明明知道有一种东西对人体有害,但是不加在面包里,面包做不漂亮;又因为膨胀得不够大,比较费料,没办法跟同业竞争,所以只好还是加。


     过了四五年,我上高中,常去台北近郊的碧潭划船。那地方很妙,潭水好像很平静,其实有不少暗流,尤其下游水位落差大,水流非常快,生手不小心划到那里很容易翻船。有天我在岸上,听见潭里有人喊救命,一条小船正在激流里挣扎。却见岸上的船家站在水边喊:“救你可以!多少钱?”谈妥了才去救。我后来问船家,救人要紧,为什么要钱?船家理直气壮地说:“我以前也都是义不容辞地跳下去救,救上来有时候连谢都没一声,人就跑了。我凭什么一次又一次地冒险下去救?我淹死了谁管?所以我开始讲价,而且愈往下价钱愈高。”


     再过了好多年,我有位同学找不到工作,帮忙货运公司每天一早由台湾北边的基隆押车到南端的高雄。有一天,他对我说,因为每天天不亮就出发,在路上常看见夜里骑摩托车碰到马路坑洞摔倒受伤的人躺在马路中间。我问他:“你救了几个?”他说一个也没有。因为大家都知道不能救这种人。你救他,他反而会抓着你,说是你撞了他,或害他摔倒。还说,所有的车子都绕着开过去,没人敢下去救。


     他的话让我想起,好像某地方的渔民也有类似的想法。说如果救了溺水的人,有一天反而会被淹死。因为水里有鬼,他原先要拖下去的人被你救了,改天他就会来拖你。


     各位读者,你知道我为什么提这些故事吗?因为我听说在南京有个年轻人,送一位被撞倒的老太太去医院,反而被老太太告,说是他撞的,法院还判他赔偿。事情真相我不清楚,也不能妄加判断。但我知道有不少朋友在网上骂,说以后再也不敢做好人了。


     请问,这样对吗?什么叫“人饥已饥,人溺已溺”?什么是“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什么又叫“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善”是没条件的,今天你看见一个小娃娃从眼前跑过,“啪”地一下摔倒了,你马上把他扶起来,是当然的。你会先想,我扶他,他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会谢我,所以扶吗?还是因为想,只怕我扶了,他家大人会以为是我害娃娃摔倒的,所以不扶?这两者确实都有可能,但是,“善” 是人人应该有的直觉反应,连这直觉的良知都要犹豫,都有条件吗?


     暴虎冯河是不对的。如果你不会水,当然不能贸然跳下深水救人。连我美国的邻居老太太都警告我,如果听见她尖叫救命,千万别过去,因为歹徒可能手上有枪,我要做的是“报警”,而不是白去送命。


     问题是,为什么有些人不但躲起来、不报警,还像做宣传似的,一个告诫一个,别去帮忙、别去捐助,免得被骗、被害?这不但没有行善,反而是行恶啊!更严重的是:为自己没有行善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或借口。


     再进一步想,为什么有些人会迷信,认为别家的新婚夫妇到自己家住,会抢走家里的喜气?解决的方法则是收红包。你可以讲,那是很早以来就有的迷信,但是为什么不说,是因为人们不愿意平白招待外面的新人来家里住,于是编出这么个“禁忌”当借口呢?结果一路传下来,这借口变成了习俗、变成了当然。


     同样的道理,我前面说的(包括我母亲在内)那些“妈妈们”、开面包店的太太,以及我那位押车的同学,他们是不是也都为自己的行为找了个借口?以此往下推,今天许多行业是不是都有“潜规则”?说大家都添加某些玩意儿,我不加就活不下去,无法竞争,所以非加不可;只要不被抓到,就昧着良心继续干?


     当我们抓到某种有毒食物的时候,见到的只是个案。真正的问题在于社会缺少良知。而良知最有用,因为它不会妥协,它会在心里自己监督自己。


     不错!良知有时候会牺牲,如同救人的人常常自己先死了,被救的人还不知感恩。但是人的伟大,就在于对良知的坚持,最起码不能为自己昧于良心的行为找借口。


     套一句台湾某著名慈善家的话——“我知道捐助南亚海啸灾民的钱,可能被贪官污吏吃掉一大半。但我不做,灾民就连那一小半也得不到。面对可悲的人性,我们行善的时候确实要选择、要监督,但更重要的是不能逃避,而当下积极地去做!”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