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父母们往往在“追求成功”的压力下,不自觉地剥夺了孩子们在童年时期体验幸福的机会。然而,童年的真正价值在于孩子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自己喜爱的事物中,去感受内心深处那份巨大的满足和快乐。著名教育家朱永新一直关注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的构建,在新书《成长的心法》中,他强调了一个核心观点:没有良好的“关系”,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只有建立在良好“关系”基础上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健康、快乐和有创造力的孩子。那么,如何构建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呢?朱永新提出了五个关键的要素:尊重、信任、探索、爱和陪伴。
《成长的心法》
朱永新 著
湛庐文化|浙江教育出版社
1
有平等关系才能更好地互相尊重
父母千万不要以为“尊重”这一点很容易做到。我相信,大多数人的父母都说过类似的话:“你是我生的,你不听我的怎么行啊!”父母很少会想到,孩子跟他们一样平等。
当父母把孩子看作比自己低一级的人时,父母并没有做到尊重孩子。如果父母尊重孩子,把孩子看作一个和自己平等的人,跟孩子一起协商,一起讨论,孩子自然愿意和父母交流。因为,父母这样做让孩子更有尊严感。有了尊严感,孩子就有了信心和能量,就能更好地成长。因此,我觉得父母和孩子学会互相尊重是非常重要的。
在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人类需要五层次理论中,人类五大需求层次呈金字塔结构,最下面一层是生理需要,最上面一层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而尊重的需要仅次于自我实现的需要,位于第二层。父母要尊重孩子,不要低估孩子的理解力,不要强迫孩子什么都顺从自己。家庭成员应该是平等的。我认为,父母建立这样一种平等的意识是非常关键的。
2
孩子没有得到信任就不可能有自信
信任在教育中同样具有特别的意义,因为信任往往基于我们对孩子的基本假设:每个孩子都是最棒的,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目前,我们的教育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我们不信任孩子,我们以一个很高的标准衡量孩子,要求所有的孩子都达标,忽视了很多孩子离这个标准还很远,这些孩子也就渐渐地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其实,教育应该是帮助一个人建立自信的过程,而孩子没有我们的信任就很难有自信。我曾经在其他文章中写到过,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身上都配置了一个成功的密码。只要找到这个密码,就能成功,即成为最好的自己。但遗憾的是,现在我们还在用同一个标准去要求所有的孩子。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可能成为最好的自己,信任孩子就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
前不久,一个故事让我很感动。这个故事是这样的:有一对年轻的夫妇,他们都是“985工程”大学毕业的高才生,后来又去了美国的一所常春藤大学做博士后。两位“学霸”以为自己完全有能力培养出新一代的“学霸”。但是,他们万万没想到,自己的孩子学习很糟糕。他们想不通为什么孩子的学习成绩这么差,进而对自己的孩子失去了信任。后来,这对夫妇慢慢发现,他们的孩子除了成绩差一点,其他方面都很出色,比如,他的身体素质很好,人际关系也处理得很好,对爸爸妈妈也特别好。孩子还非常喜欢烹饪,并且无师自通,能料理出一桌好菜。这对夫妇吃着孩子做的菜,品味着幸福,开始重新认识自己的孩子。他们开始学着信任孩子,不再用学习成绩要求他。渐渐地,他们认为,这样的孩子也很优秀,有这样的孩子也很幸福,不一定非要让孩子上好的大学。上好的大学的目的不也是追求幸福吗?
其实,幸福比成功更重要,成人比成才更重要。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让他做一个烹饪大师,让他做一个受别人欢迎和尊敬的人,也是一种幸福。总之,信任是教育的一大前提。信任孩子,让他做自己喜欢的事,孩子就能开心地成为他自己。父母只有信任孩子,孩子才会信任父母,这是一个相互的行为。
3
让孩子在探索中成长,在玩耍中学习
每当我们仔细观察孩子的世界,我们会发现,他们对于学习的热情和能力远超我们成年人的想象。孩子们的大脑如同吸收知识的海绵,他们通过游戏和探索,不断地学习和成长。然而,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我们似乎忘记了这个本质,将学习局限于书本和课堂。
通过游戏和玩耍,孩子们不仅能学习知识,还能提高社交技能、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假装游戏、探索,甚至与朋友的打闹,这些看似简单的活动,实际上是孩子们理解世界、锻炼思维的重要途径。而当我们剥夺了他们这种学习的机会,我们也就切断了他们认识世界的一种自然而有效的途径。
父母和教育者应该认识到,学习不仅仅是发生在课堂上的活动。孩子们在玩耍中也在学习,而且是以一种更自然、更高效的方式。玩耍是他们与世界互动的方式,是他们构建知识和技能的途径。这种探索式的学习鼓励孩子们对周围的世界产生好奇,激发他们提问和寻找答案的欲望。为什么不把这种天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转化为有效的学习呢?
因此,优秀的父母应该创造一个让孩子在玩耍中学习的环境,在探索中成长。这样,我们不仅能帮助他们建立起坚实的知识基础,还能培养他们成为终身学习者,对世界充满好奇和热情。我们的目标应该是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成长,而不是在枯燥无味的教育模式中失去对学习的热爱。
4
智慧爱,而不是溺爱
智慧爱的反面是溺爱。溺爱最大的特点是不讲规矩、没有底线,缺乏原则。比如,许多家庭对孩子的任何购物欲望都尽可能满足,不考虑孩子究竟是否需要,家庭经济状况是否允许,购买难度有多大。这样无底线、没规矩、不讲原则的爱,其实不是真正的爱,而是真正的害。所以,父母必须守住爱的底线,坚持有原则、有规矩的爱。
智慧爱是尊重孩子的个性,给孩子充分的自由成长空间的爱。许多父母经常用爱孩子的名义包办孩子能够做的所有事情,这其实已经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权利。成长与发展的权利,是儿童最重要的权利。
智慧爱是理性之爱,也是距离之爱。距离产生美。与孩子保持适当的距离,是教育孩子最重要的艺术之一。如果靠得太近,孩子会很不自在,因为你“侵犯”了他的生活空间;如果离得太远,孩子也会很不自在,因为他觉得缺乏了保护,没有安全感。
很多孩子为什么误入歧途,为什么跟父母关系那么紧张?因为他们对爱产生了怀疑,他们感觉不到温暖,不相信父母还在爱着他们。父母的确应该反思如何创造一种有分寸、有节制,同时又无处不在、让孩子能够感受到的爱。
5
陪伴并不意味着全时空地在一起
陪伴是我想特别强调的一点。很多父母的确没有好好地陪伴孩子,因为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基本上也是正值青壮年的父母在工作上打拼的关键时期,工作上的琐事往往让他们无暇照顾孩子。很多二三十岁的父母工作繁忙,他们到处奔波、忙碌,根本无暇好好陪伴孩子。他们中的许多人成为“影子父亲”“影子母亲”,很多人为了省事,就把孩子送去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那里。其实,对孩子来说,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是无法代替父母的。此外,父母们一定要清楚,你们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是有限的,等到孩子长大了,再想跟他们待在一起,还不一定有这样的机会。父母要好好地珍惜孩子的成长关键时期,尽量多陪伴孩子,这样做不仅能让孩子有幸福的童年回忆,也能让父母拥有一段非常幸福的亲子时光。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有效陪伴呢?亲子旅行是一种非常好的陪伴方式,当然这种旅行不只是简单的看风景。如果你把旅行视为简单的看风景,那么陪伴的质量也就降低了。其实,旅行有着非常好的教育作用。你到一个地方旅行时会发现,这个地方的风土人情都可以成为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旅行的时候,你和孩子可以运动,也可以与他人交流,旅行的过程完全可以变得非常丰富多彩。
跟孩子一起运动也是一种很好的陪伴方式。运动具有互动性、竞技性,无论是玩游戏还是参加运动比赛,孩子都会非常投入,觉得非常有趣。
当然,还有一种重要的陪伴方式,就是亲子共读。我曾经讲过:“最好的学区房就是你家里的书房。”父母花很多钱去择校,还不如好好地陪伴孩子读书。如果父母能帮助孩子培养读书的兴趣,让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孩子今后一定会有较好的发展。
对于父母来说,最重要的奖励不是孩子的优秀成绩,或者考上了名牌学校,找到了高薪体面的工作,不是孩子的这些“高光”时刻,而是你与孩子在一起时身心上的愉悦,你真正享受的那些与孩子在一起的点滴时光。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是最美丽的教育风景。
(本文摘选自《成长的心法》序言,内容有删节,标题为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