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说成语丨原来这些成语被我们误解了这么多年!

2024-05-22

成语凝练、经典,如果使用合理,不仅可以使语言简洁生动,而且还可以增强语言的书卷气和节奏感;但如果使用不当,则不仅达不到效果,反而会弄巧成拙,贻笑大方,甚或误传信息。大多数成语使用上的错误都与人们想当然地拿来就用有直接关系。

其实有很多成语都是这样被勿用的,我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字面不知来源……危险的是,以偏概全,久而久之,原来的意思就被曲解了。以下慢师傅就带你去看看那些常年坑你的众多成语。

I| 始作俑者

始作俑者

原文: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孟子·梁惠王上》

释义: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是孔子少见的骂人的一句话,意思是最早用偶人殉葬的人,应该断子绝孙。后来引申为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慢师傅按:坦白讲,用同相貌的人俑来代替活人给帝王或者诸侯殉葬,的确是一大进步,起码不是太残忍。但对于重伦理道德且又信鬼神的古代中国社会来讲,人俑与活人是“五十步笑百步”的区别。所以,这是一个正经的贬义词,是谴责开创恶风气的人。不过如今却摇身一变,混进褒义词圈子了。

II| 首当其冲

首当其冲

原文:郑以小国摄乎晋楚之间,重以强吴,郑当其冲,不能修德,将斗三国,以自危亡。”——《汉书·五行志》

释义:郑是小国,能逼处于晋楚(联盟)的中间,其分量之重可及于强大的吴国。因为在晋楚郑三国中,郑国处于冲要地带,如果郑国不自修德政,将来三国相斗,便会自取危亡。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首先受到灾难

慢师傅按:这个成语的词根是“当其冲”,后来将“郑”换为“首”,意为首先受到灾难。虽然这个词算一个中性词,但绝对是不能作为“第一个做……事的人”来用哦。

III| 空穴来风

空穴来风

原文:“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其所托者然,则风气殊焉。” ——宋玉《风赋》

释义:我从老师那里听到过这样的说法,枳树弯曲的枝丫上会招来鸟雀做窝,空穴之处会产生风。鸟窝和风是根据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出现,那么风的气势也自然会因环境条件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慢师傅按:其实简言之就是“洞穴里有个小缝隙,风才可以吹进来”,所谓,有因才有果。那么当然就是事出有因的意思。

IV| 不忍卒读

不忍卒读

原文:“闽督何公小宋,挽其夫人一联,一字一泪,如泣如诉,令人不忍卒读。”——清·淮阴百一居士《壶天录》

释义:卒的意思就是尽、完。不忍卒读,意思就是:不忍心读完。

慢师傅按:一字一泪,如泣如诉”已经讲得很明白,自然只有文章写得极佳,才会不忍心读完。而不是文章写得太差,不愿意看。千万不要用错咯!

V| 不刊之论

不刊之论

原文:“是悬诸日月不刊之论也。”——汉·扬雄《答刘歆书》

释义:刊意为削除。古时候,人们将字写在竹简上,如果有错误,就会用刀削去。那么不刊,自然就是指完全正确、不可修改的。不刊之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的精准得当,无懈可击。

慢师傅按:语言是很奇妙的东西,不同时期语言会有不同的变化。就一个刊字便可见端倪,所以咯,以后如果有人说你文章写得很烂,是不刊之论,永远也不能发表的。那么你默默地笑,并嗤之以鼻吧!

VI| 不经之谈

经之谈

原文:无传无经之谈,无听毁誉之语。”——晋·羊祜《戒子书》

释义:不经,不合道理。不经之谈,意为不合理、没有根据的话。

慢师傅按:如果有一天,你不经意说了什么不该说的,千万别说不经之谈了,不然会被笑的。

VII| 目无全牛

目无全牛

原文:“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庖丁解牛》

释义: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比喻技术达到了得心应手的境界。

慢师傅按:很多时候,我们很容易从字面上解释,眼睛看不到整头牛,表示观察不到全局,眼光短浅。但其实事实并非如此。我们都知道庖丁解牛的故事,说的是一个技艺高超的屠牛者,在他眼中,牛已不再是牛,而只剩下了筋骨结构,因为他看到了最本质的东西,所以就可以得心应手地解剖一头牛了。

VIII| 司马青衫

司马青衫

原文:“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唐·白居易《琵琶行》

释义:在座的客人谁的眼泪流下的最多,是江州司马(白居易),因为江州司马的青色长衫已经被泪水打湿了。

慢师傅按:白居易的长诗,最为印象深刻的有两首。一为,《长恨歌》;一为,《琵琶行》。这个成语就是出自后者:白居易任江州司马,在送客上船时,偶然听得琵琶声,于是邀请琵琶女演奏。在和琵琶女对话中,白居易了解了琵琶女的身世,觉得他们两人命运相同,写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惊人句,并为之泪湿青衫。很多时候会认为极度悲伤,这原本也没错。可如果结合上下文,是否能够得出这样的解释因情形遭遇相似而表示同情”呢?

IX| 不以为然

不以为然

原文:“右臣先曾奏论前衙一役,只当招募,不当定差,执政不以为然。”——宋·苏轼《再乞罢详定役法状》

释义:然意为正确。不以为然,不认为是正确的。

慢师傅按:不以为然,虽然有点轻视。但绝对不是“不放在心上”。例句:听他说洋人不是,口虽不言,心下却老大不以为然。

I| 炙手可热

炙手可热

原文: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杜甫《丽人行》

释义:炙:烤。手一靠近就感觉很烫,比喻权贵气焰之盛。

慢师傅按:这个成语及有渊源,故事发生在唐代,唐玄宗宠幸杨贵妃,任命他的哥哥杨国忠为宰相,把朝政大事全交他去处理。杨家兄妹过着花天酒地、穷奢极欲的生活,诗人杜甫对杨氏兄妹极为不满,作《丽人行》讽刺他们的荒淫无道:“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而宋代李清照《逸句》诗:“炙手可热心可寒,何况人间父子情。”所用“炙手可热”之含义都与杜甫诗中表达的意思相同。如今这个词被用为“红得发紫”的意思来用,实在背离了原义。

II| 曾几何时

曾几何时

渊源考:韩愈曾有一首长诗《东都遇春》,里面有诗句:尔来曾几时,白发忽满镜。”自此,“曾几时”成了一个固定词组,慢慢成了“曾几何时”。

原文:回首分携,光风冉冉菲菲。曾几何时,故山疑梦还非。”——赵彦端《介庵词·新荷叶》

释义:曾:曾经;几何:若干、多少。时间过去没多久。

慢师傅按:“曾几何时”应该是和“稍纵即逝”、“转瞬之间”同义词,所以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把它当做“曾经”。

III| 呆若木鸡

呆若木鸡

原文:“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庄周《庄子·达生》

释义:现在即使其他鸡啼叫,也没有反应了。看着它,好像木头鸡一样,精神全部收敛,别的鸡没有敢应战的,转身逃跑了。

慢师傅按:要是形容一个人有些呆头呆脑、痴傻发愣的样子,人们往往会用“呆若木鸡”,其实这个词是被用反了,原本的意思是说已达到一种境界。“呆若木鸡”出自《庄子·达生篇》,原本是个寓言。

周宣王爱好斗鸡,一个叫纪渻子的人,就专门为周宣王训练斗鸡。过了十天,周宣王问纪渻子是否训练好了,纪渻子回答说还没有,这只鸡表面看起来气势汹汹的,其实没有什么底气。又过了十天,周宣王再次询问,纪渻子说还不行,因为它一看到别的鸡的影子,马上就紧张起来,说明还有好斗的心理。又过了10天,周宣王忍耐不住,再次去问,但还是不行,因为纪渻子认为这只鸡还有些目光炯炯,气势未消。这样又过10天,纪渻子终于说差不多了,它已经有些呆头呆脑、不动声色,看上去就像木头鸡一样,说明它已经进入完美的精神境界了。宣王就把这只鸡放进斗鸡场。别的鸡一看到这只“呆若木鸡”的斗鸡,掉头就逃。

IV| 不学无术

不学无术

原文:“然光不学亡术,暗于大理。”——班固《汉书·霍光传》

释义:亡音无。学,五经之学。术音述,古籍多通假,术即述。简而言之,就是没有学问没有才能,导致没有办法。

慢师傅按:经常听到有人会说“那个人整天不学无术,无所事事”。其实这个用法是错误的,因为这个学不是动词,这个术也不是办法。这个词的近义词是“目不识丁”“胸无点墨”。

V| 师心自用

师心自用

原文:“见有闭门读书,师心自是,稠人广座,谬误差失者多矣。”——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释义:那些闭门读书、自以为是,且在大庭广众之中口出谬言的人太多了。

慢师傅按:其实这个词就是“妄自尊大”的意思,用来形容自以为是,且固执己见的那些人。也是常常会被误用为“善于学习借鉴,为我所用”。

VI| 安土重迁

安土重迁

原文:“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班固《汉书·元帝纪》

释义:土:乡土;重:看得重,不轻易。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慢师傅按:这个重读音是zhòng,看重。在一个地方住习惯了,自然不愿轻易搬迁,谁愿意背井离乡呢?这个词也时常被用错,用反的。

—FIN—

| 德维

  • “衣冠禽兽”

其实“衣冠禽兽”这个词最初是褒义词,出自明朝 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不但衣冠中禽兽,乃禽兽中豺狼也。”因为明朝的官员们官服上往往都会绣有各种飞禽走兽来与皇帝龙袍上的龙相呼应,所以那时衣冠禽兽的意思是衣服上绣有飞禽走兽,代表做了官,是光宗耀祖的词语。

那为什么后来变成贬义词了呢?这就出自清朝李汝珍的《镜花缘》了。 《镜花缘》第四十三回:“既是不孝,所谓衣冠禽兽,要那才女又有何用。”

这句话中“衣冠禽兽”的意思就是:穿着衣帽的禽兽,暗指衣冠楚楚,行为却如同禽兽一般的卑鄙小人。从这里以后,“衣冠禽兽”就被赋予了新的意思,也就成为了贬义词了。

  • “女子无才便是德”

许多人认为这句话是封建社会中男性来贬低女性的,认为女性无需受教育。其实这句话是一副对联中的下联,上联:男子有德便是才。这句话的意思是男子要以德行为主,才干为辅,并不是叫男子不用具备才干的意思。而下联才是:女子无才便是德。是强调女性应以德行为主,才干为辅的意思,并不是不要女性学习。女性应像李清照一样德才兼备。

 李清照
  • “以德报怨”

“以德报怨”这个成语出自《论语·宪问》

原文: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这句话意思是:有人问,用恩德来报答怨恨怎么样?孔子说,那用什么来报答恩德呢?公平对待怨恨,恩德来报答恩德就行了。看来孔子是对“以德报怨”这种站在道德制高点的行为不满的。

但后来封建君主为了方便统治,希望人民对自己“以德报怨”,希望农民对地主“以德报怨”,所以这种孔子认为是错误的思想却被广泛传播。后来慈禧太后也用行动诠释“以德报怨”这种“崇高”的行为,面对西方入侵,“量中华之物力,结大国之欢心”,不可谓无“德”。

  • “无奸不商”

其实这个词语原本是“无尖不商”,而且是个褒义词。古代的米商做生意,除了要将斗给装满之外,还要多舀一点,让大米冒尖,保证大米充足,尽可能表现出让利的行为,展现自己的大气。最初这个词语也是称赞那些会做生意的商人。后来传着传着就传成了“无奸不商”,这个词语的意思也就不言而喻了。

其实随着时代更替,一些词语的性质发生变化很正常,就像现在“卧龙凤雏”这个成语也经常作为贬义词使用了。笔者认为,我们应以理智客观的心态来看待这种现象,因为这是无可避免的,但笔者认为这种富有中华历史文化底蕴的成语最好是保留下来。小伙伴们,你们觉得呢?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