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CICARE沟通模式
CICARE沟通模式源自美国医疗机构,适用于所有与患者交流的环节和工作场景,包含六大核心步骤:Connect(接触)、Introduce(介绍)、Communicate(沟通)、Ask(询问)、Respond(回应)、Exit(离开)。它通过规范化的语言和行动,引导医护人员主动倾听、精准回应,构建患者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的信任关系。在医疗机构,患者常因疾病隐私性高、心理压力大而难以敞开心扉。CICARE模式的引入,正是为了打破“沉默的壁垒”,让每一次护理服务都成为治愈身心的起点。
护理的CICARE实践:细节之处见温度
1.接触(Connect):一句问候,拉近心的距离
与人见面时恰如其分地称呼对方的名字或以对方喜欢的称谓称呼,如“阿姨/小姐姐/奶奶,您好,今天感觉怎么样?有什么需要我帮您的吗?”从引导患者熟悉病房环境,到协助患者安顿好个人物品,再到为其做好治疗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一个微笑、一次眼神交流、一句主动询问,让患者从入院起便感受到“被关注”。
2.Introduce(介绍):清晰身份,建立专业信任
热情详细地向患者介绍自己。如“我是您的责任护士XX,接下来的治疗由我全程协助您。”护士在接触患者时,清晰告知姓名、职责,并通过佩戴胸牌强化身份标识。这种“透明化服务”让患者更有安全感。
3.Communicate(沟通):用患者听得懂的语言
向患者解释即将进行的活动及原因,需要多长时间,对其有什么影响。如“由于输液的时间比较长,您需要上个厕所吗”……护理涉及大量专业术语,团队总结出“三化沟通法”:复杂问题简单化、医学术语口语化、操作风险透明化。例如,术前告知不再简单说“明天禁食”,而是详细解释“今晚10点后不能吃固体食物,明早6点前可以喝少量白开水”……
4.Ask(询问):关注未说出口的需求
为患者做任何护理操作前,询问患者的需求和意愿,“您能配合我完成这项操作吗”……每项操作后主动询问患者感受,“您对治疗还有哪些担心?”“刚才的解释您清楚了吗?”…… 确保疑问不滞留、需求不遗漏。
5.回答(Response):恰当反馈,闭环管理
当患者对于治疗或其他方面提出疑问或要求,亦或流露出疑惑的表情时,及时给予解释反馈。关于疾病治疗、手术细节,术后康复、饮食搭配等方面,予以及时、准确且详细的解答,让患者参与到自身的治疗决策中来。如:当患者询问术后何时可以下床活动、如何预防术后感染等问题时,护士会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专业的指导与建议,增强患者对治疗过程的了解与掌控感。
6.Exit(离开):有始有终的关怀
操作完成后,礼貌离开并询问患者感受,“您现在感觉怎么样……那你好好休息,有需要按床头呼叫器”……离开病房前,护士会确认患者状态、整理用物、告知后续安排,让患者感到“服务有始终,责任不缺席”。
以沟通之力,让医疗更有温度
医学的本质是“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护理团队以CICARE沟通模式为抓手,将规范化服务与人性化关怀深度融合,让患者感受到的不仅是技术,更是尊重与共情。未来,我们将继续深耕优质护理服务,让每一句对话、每一次触碰,都成为医患并肩同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