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榜样】饶进家庭:沧浪江畔护花人 文化根脉育新苗

2025-04-17

水都网讯(全媒体记者 田昊) 在我市这片浸润着沧浪文化的土地上,市税务局妇委会主任饶进所在的家庭用三十年的默默奉献,书写了一个普通家庭不平凡的故事。这个由税务工作者和公路人组成的家庭,以质朴的爱心和坚定的信念,在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社会文明风尚的道路上,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

1995年的春天,时年23岁的饶进在浪河小学第一次牵起7岁女孩小洁丽的手,当起了小女孩的“爱心妈妈”,从此开启了一段跨越三十年的爱心长跑。

市税务局妇委会主任饶进说:“作为‘爱心妈妈’,当时,我不仅在经济上资助小洁丽完成了学业,同时也在心理上、工作上、生活上对她进行全方位地关心和帮助。当十年后,成年后的小洁丽将她的第一份工资捐给了山区的一个留守儿童的时候,我听到这个消息感觉到非常地欣慰,我觉得这份爱得到了非常有意义的传递,我为小洁丽点赞。 ”

三十年来,饶进累计帮扶60余名留守儿童,行程超过10万公里,带动二十多名亲友和受助者加入爱心队伍,形成了“滴水入江—百川归流—润泽四方”的温暖循环。

在众多受助儿童中,两岁的晨晨格外牵动饶进的心。晨晨的父母都是聋哑人,这个特殊家庭面临着常人难以想象的沟通困境。饶进每周都会带着绘本和玩具去看望晨晨,耐心地教他发音、认字。为了帮助这个特殊家庭,饶进特意学习了简单的手语,架起了与晨晨父母沟通的桥梁。她不仅关注晨晨的早期教育,还帮助他的父母争取政策支持,让这个家庭重现光芒。

晨晨奶奶李世霞说:“晨晨的妈妈、爸爸都是聋哑人,生活上照顾晨晨也很不方便,饶妈妈出现以后,她常常来我们家看晨晨,给晨晨带来好多好吃的、好玩的。从那以后,晨晨变得更加乐观开朗,非常感谢饶进妈妈。 ”

在长期的帮扶实践中,饶进深刻认识到,真正的关爱需要专业与温度并存。为此,她利用业余时间研读200余本心理学、教育学著作,考取家庭教育指导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资质。为了提升绘本阅读技巧,她连续三个月每天练习普通话到深夜。

我市是武当文化、沧浪文化的交汇地,饶进却敏锐地发现,许多孩子对传统节日陌生,却热衷“洋节”。当听到一个12岁男孩把“牛郎织女”说成外国童话时,她决心用文化根脉滋养童心。

市税务局妇委会主任饶进说:“2017年的清明节,我带着孩子们徒步了二十多公里探访了伍家沟故事村和吕家河民歌村,在民歌中学唱《龙三姐拜寿》,在沧浪洲湿地公园诵读《楚辞》。八年间,我陆续策划‘均州少年当自强’成童礼,还原盥洗礼和朱砂启智等古礼;还组织‘沧浪风帆’‘汉江听潮’等主题活动,让传统文化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

饶进的公益之路从来不是独行。丈夫戴逢超是市公路局党总支副书记,他作为省级文明路创建先进个人,是忠实的守水护水志愿者;儿子戴士尧作为市“新时代好少年”,常为家庭志愿服务出谋划策;已故的父亲曾是深入学校开展法治宣讲的法官;母亲退休后仍坚持辅导小区孩子学习。家庭共同创作的配乐朗诵《爸爸,我想对您说》等作品,通过网络传播感动了亿万家庭。2023年,市税务局成立“好人工作室”,由饶进牵头推进文明风尚培育。在她的带动下,全局99%职工注册为志愿者,组建“小水滴”服务队10支,开展文明实践活动100余场,真正实现了从一个人到一群人的爱心传递。

市税务局妇委会主任饶进说:“其实我做的都是些平凡小事,当看到孩子们从自卑变得自信,从迷茫找到方向,这就是我最大的幸福。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星星,我们要做的,就是帮他们擦亮自己的光芒,这么多年做公益我感觉到爱是会传递的,就像当年我的父母教会我的一样,现在看到曾经帮助过的孩子们也在帮助别人,这种感觉其实比任何荣誉都要珍贵。 ”

三十年春华秋实,饶进家庭用最朴实的行动诠释了大爱无疆的真谛。他们像沧浪江畔的一盏明灯,用爱心照亮了60余名留守儿童的成长之路;他们如汉水之滨的文化使者,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光彩;他们似文明星火,点燃了整个城市向上向善的精神火炬。在这个普通而不平凡的家庭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时代传承,更看到了千千万万中国家庭追求美好生活的生动缩影。他们的故事,正如那奔流不息的沧浪之水,永远滋润着这片土地上的每一颗心灵。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