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都网讯(通讯员 蔡伟伟 陈志淇)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要求,今年以来,我市以“心”为桥,用专业与温情编织起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如今,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蔚然成风,“人人关注心理,家家幸福和谐”的画卷正在全市徐徐展开。
“泰”暖心灵 共筑心防
3月30日,均州路街办泰山庙社区“有你泰好”工作室开展了“‘泰’暖心灵 共筑心防”心理舒压活动,在居民家门口开设“心灵加油站”。
活动中,居民刘女士自由挑选微缩模型,在沙盘中构建属于自己的“心灵图景”。沙盘作品完成后,在心理健康老师的引导下,刘女士开启了作品分享环节。她深情讲述创作过程中的所思所感。心理咨询老师则以专业的视角,对每件作品给予了积极且富有针对性的反馈与引导,助力深入地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学会运用健康、恰当的方式表达和处理情绪。沙盘环节不仅帮助居民宣泄情绪,更成为情绪释放的桥梁,让心理健康服务更接地气。
“摆弄沙盘时,不知不觉就放松了,跟老师聊聊心事,感觉心里敞亮多了。”刘女士感激地说。
“我都想预约下一次了,20分钟的睡眠让我非常放松。”居民王大姐高兴地说。有你“泰”好工作室里新增的音乐治疗放松按摩椅,在心理咨询老师的引导下,为居民王大姐奏响了“社会工作+音乐治疗”的“重奏曲”,让按摩与音乐同步,融合了音乐疗法与物理按摩的双重功效,将心理音乐的频率与律动理疗相结合,让王大姐不仅得到音乐律动感受的同时,还完全的身心放松。
我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投入204.2万元建成23处社区心理健康咨询点,包含102间功能室,总面积达2007㎡,各功能室根据实际需求配备专业心理辅具和休憩设施,居民步行十分钟便能到达,轻松获取身边的心理健康服务。
解压心灵 用心赋能
为推动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5月11日,市委宣传部牵头组织举办2025年社区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活动。
活动邀请武汉理工大学心理健康研究所所长、湖北省心理学会副理事长雷五明教授,以《社区心理健康工作的组织实施——兼谈社区干部的压力情绪管理》为题,结合心理学理论与心理咨询案例,系统讲解了社区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路径、压力疏导技巧及危机干预策略。市直有关单位、城区五办处、城区社区分管负责同志及心理健康老师120余人参加培训。
7月10日,由市委宣传部、团市委等部门联合主办的“阳光行动”心理辅导员培训第五期顺利开展。60名心理志愿者齐聚一堂,共赴“爱自己 懂感恩”的心灵成长之约。培训特邀市心理学会会长朱会明老师主讲,他以“什么是自己”“什么是爱自己”等一连串发人深省的问题切入,引领志愿者深入自我认知的腹地。培训结束后,心理志愿者们奔赴社区、校园及爱心课堂,为中小学生开设“爱自己 懂感恩”的心灵课程,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今年以来,我市建立“社区+包联单位+志愿者”协同参与模式,推广沉浸式心理拓展活动,打造“一社区一品牌”特色服务矩阵,扎实推进社区心理健康工作。已累计开展团体心理活动、读书沙龙、电影沙龙110余场次,惠及3500余人次,开展线下个体心理咨询160余人次。同时,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微信群等线上个人咨询覆盖群众超20万人次,远至广东、北京的群众也能享受到“云端”服务。
青春向阳 心启新程
6月23日,大坝街道办事处汉江社区组织开展“青春向阳·心启新程”主题心理辅导活动。通过情绪管理课程,帮助学子突破焦虑困局。
当天的活动以沉浸式心理体验拉开帷幕,在“情绪温度计”互动环节中,学生们用彩笔在特制卡片上标注内心焦虑指数,将抽象情绪可视化。“压力漂流瓶”游戏则引导大家匿名写下烦恼,通过互换解答的方式,感受被倾听与共情的力量。汉江社区的心理志愿者丹丹老师运用认知行为疗法,拆解“唯分数论”的思维误区。通过情绪管理的法则,教会学生识别不合理信念,掌握情绪调节的底层逻辑。
“原本一直担心考不好,心里特别压抑,听了老师的讲解,感觉轻松多了,也知道该怎么调整自己了。”参与活动的学生小王说道。
针对中高考学生焦虑、失眠等心理健康问题,市文明办联合市心理学会、市直相关部门在城区23个社区开展中高考考前心理减压辅导、高考考后心理减压辅导活动53场次惠及学生1480人次,“一对一”咨询服务76人次。
心理健康是幸福生活的基石。一场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不仅传递了知识,更传递了温暖——让每一个“心灵感冒”的瞬间,都能被看见、被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