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 黄雨鑫 付子康)作为奋战在各条战线的中青年干部,我们都曾有过这样的时刻:面对急难任务时彻夜难眠的焦虑,协调群众诉求时力不从心的疲惫,平衡工作与家庭时左右为难的纠结。这些藏在“履职担当”背后的心理压力,若得不到疏导,不仅会消耗我们的精力,更可能影响干事创业的劲头。
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组织开展心理咨询专题讲座,帮助中青年干部找到“给心灵松绑、为干劲充电”的钥匙。今天,想把这份收获分享给每一位并肩前行的同伴,也让更多人知道:关注心理健康,从来不是“矫情”,而是我们扛起责任、走得更远的底气。

这场讲座,懂我们的“难”。最让我们共鸣的,是讲座没有讲空泛的理论,而是直击我们的日常痛点。主讲的时云老师深耕干部心理健康服务,一开口就说到了我们心坎里——“紧急任务下达时,越想冷静越慌神,其实是身体在报警”“面对群众不理解,委屈压在心里久了,会悄悄影响工作判断”。
她结合的案例,全是我们熟悉的场景:有同事分享“连续加班后,回家对家人没耐心”的困扰,有同志提到“担心工作做不好,总忍不住反复检查”的焦虑。这些“说不出口”的纠结,在讲座上被一一拆解,让我们突然明白:原来不是自己“不够坚强”,只是需要科学的调节方法。
这场讲座,给我们“用得上”的招。比起“听着有道理,过后用不上”的内容,这次讲座全是“干货”:面对紧急任务的紧张,“3 分钟呼吸调节法”能帮我们快速稳神;处理家庭与工作的冲突,“角色切换清单”让我们学会“下班前花5分钟梳理工作,回家后专注陪伴家人”,不再带着工作焦虑面对生活。
这场讲座,让我们感受到“被惦记”。其实,最打动我们的,是组织对我们的这份“懂”与“暖”。有同事说“原来组织不仅关心我们干得好不好,更关心我们过得累不累。”这份关怀,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支持——让我们知道,在履职的路上,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扛;让我们明白,照顾好自己的心理,才能更好地扛起责任。
现在,我们想把这份收获分享给更多同伴:如果你也常被压力困扰,不妨多关注这类心理健康活动;如果你身边有同事正处于焦虑中,不妨跟他聊聊这场讲座的收获。毕竟,只有我们每个人都保持健康的心态,才能一起在干事创业的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期待下次,我们能在更多这样的“心灵赋能”活动中相遇,一起以更饱满的状态,扛起新时代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