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强大是宽容的(三则)

(一)

宽恕,不是原谅别人,而是放过自己


很多人可能看到“宽恕”这个词,第一个想到的可能是“你愿意做圣母去原谅,我不愿意。”这是因为,在大多数人听到这句话的第一个直接反应与理解中,“宽恕”是一种对别人的“原谅”,也是对自己的侮辱,或者一种弱者的无能表现。所以他们觉得:“你伤害了我,为什么我要原谅你?”“我不好过,你凭什么好过?”


一直以来,在人们的心中,对受害者造成伤害的加害者,就必须要受到惩罚,不然就是不公正,没有王法,没有天理。而受害者也不能选择“原谅”加害者,不然就是“圣母”“犯贱”“活该”,因为连旁人都在替受害者感到愤怒,连旁人都在为受害者申辩,希望加害者可以受到惩罚,可受害者在这个时候却选择了“原谅”,没有人能够理解,为什么?


其实,很多时候,受害者的“原谅”,并不是因为她是个“圣母”,而是因为她是受害者,她比旁人更能清楚深刻地体会到,自己身上那种被伤害之后的愤怒和怨恨,也正因如此,她才知道这样的感觉和情绪,是多么地折磨人,多么煎熬,所以她选择了“宽恕”。这种“宽恕”,并不是“原谅”加害者,而是“宽恕”自己,放过自己。


很多人在生活中,不管是工作还是感情,或者其他方面,多多少少都曾经受过伤害,亦或是被来自网络上的所谓“网络暴力”所伤害。我也一样,我也曾经当过受害者,并且因为这些事情感到非常愤怒,恨不得加害者马上为他做的事情付出更加严重的代价,以解心中愤恨。甚至因为每天都怀揣着绝不原谅的态度,每天都吃不好睡不好,做什么都没有心情,对很多事情失去兴趣,等我意识到这点时,情绪已经完全掌控了我的理智,严重地影响了我的生活。


随着时间点滴前进,我也渐渐将一些当时的不甘和愤恨放下了,在心里默默地“原谅”了他们之后,我心中似乎有一块大石头急速地下降并消失,像一团原本一直凝聚在头顶的乌云,突然之间就散开了,我看见了清天朗日,且这种“原谅”,是在不经意间形成的。


一开始,我不是很能理解,为什么一件对我来说那么受伤和愤怒的事情,我竟然就这么轻易就“原谅”了,甚至在我的理智上我是不能接受的,我总觉得不应该是这样的,我怎么能“原谅”他们呢,他们怎么可以在伤害了我之后又不受惩罚呢?


那段时间我想了很多,跟很多认识的或不认识的人聊了很多,才慢慢想通也渐渐明白,所谓的“宽恕”,并非是一种“原谅”,因为“原谅”代表着:“我接受你对我的伤害”,而“宽恕”,是对自己的厚爱,我从来没有“原谅”过他们,但我的心不想承受这样的痛苦,所以我的心比我的理智更快地放下了。


有句话我一直觉得说的很好:“不要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以前我不是很懂这句话的意思,只觉得装腔作势,后来我才知道,所谓的“惩罚自己”,就是你感受到的那种高负荷的负面情绪和废能量。


换句话说,犯错的是别人,可生气的是自己,有负能量的是自己,难受痛苦的都是自己,而对方安好无事,甚至每天依旧吃得好睡得饱。如果对方是个有良心的人,你的愤怒会让他感到自责和不安,反之则对方根本不会有任何感觉,甚至觉得你很可笑。而你所承受的愤怒和糟糕的情绪就是你给自己的惩罚,亲者痛,仇者快,你何必要犯这样的蠢呢?除非你给他们实质性的报复,否则你的愤恨毫无意义。


我们在成长过程生活中,也难免会给别人造成某种伤害,这是很难避免的,一个人得有多高的智商和多高的情商,多么擅长于洞察别人的内心,才能完美地避开自己在无意识中给别人带来的伤害呢?甚至有时候你的一个眼神,一个笑容,对一些人来说,都有可能是伤害,因为每个人在意的事情并不相同,换句话说,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


而我们现在想起以前做过的一些事,也会因为当初自己给别人造成了某种伤害而感到自责懊悔。哪怕当时已经说开了,哪怕时间已经过去很久了,对方也并没有怪责自己,可自己还是无法轻易原谅自己,为什么我会做出那样的事,为什么我没有考虑得更周全些,为什么我没有更多地去照顾别人的感受,给别人带来了那些伤害。


看,这就是善良的人内心的柔软,这就是你伤害了别人之后受到的惩罚,没有随着时间推移而淡化,哪怕是我现在隔了二十年想再起小时候伤害过别人,也会觉得心中痛感骤然,无法躲避,无法释怀。



而那些我们“宽恕”了的人,不管是会感到后悔,还是无动于衷,我们只要做到了让自己好过,让自己开心,就够了。唯有“宽恕”,才能让我们的思想比他们更上一层;唯有“宽恕”,才能让我们学会不被任何事情引导,拥有更加独立的思考能力,能够从多个角度去看同一件事;唯有“宽恕”,我们才能疗愈自己受到的伤害,不再痛苦和狰狞。


“宽恕”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时间的积淀,需要心态的转化,需要柔软的内心,很多时候,不管时间过去多久,加害者对受害者造成的伤害都是无法被“原谅”的,甚至永远都不可能,但是受害者依旧可以去“宽恕”自己,因为受害者还要继续生活,人生还很长,不能让自己停在这里,所以“宽恕”不是原谅,而是算了,不想计较了,放过自己了。


如果某天,你也跟我一样,会想起曾经被自己伤害过的人,会因为这件事而感到痛苦懊悔,甚至需要一段时间去缓和自己的情绪,或许你就能体会到那些曾经伤害过你的人的心情。或许她们现在也跟你一样,会被这样的心情绊住,会因为你而感受后悔的折磨。



(二)真正的强大是宽容的,不是原谅别人,而是放过自己


01


言语之间,少些犀利,多些余地,是对别人的仁慈,也是对自己的尊重。知人不必言尽,言尽则无友;责人不必苛尽,苛尽则众远;敬人不必卑尽,卑尽则少骨。


02


得意时善待他人,失意时善待自己。很多事情,难以预料,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世事浮沉,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礼待他人,也是善待自己的一种方式。



03


说话的时候,要多换位思考,多设身处地,你不了解别人经历了什么,就不要妄评你看到的什么,不要拿自己的个性去挑战别人的脾气。学会尊重,让别人舒服,才是一个人最高级的素养。嘴下留德,掌握方寸,才能彰显智慧,展现人品,便也成就未来。管好自己,才是一个人最好的道德修养。


04


凡事把握尺度,是一个人最好的道德修养,道德是用来律己的,不是律人的,法律才是律人的。说话做事得讲究一个“度”,将分寸把握得恰如其分,便能像水那样,能圆能方。真正的强大是宽容的,不是原谅别人,而是放过自己。人生这套题,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不能接受,那就改变;不能改变,就试着放下。生命是属于自己的,要懂得让自己开心,把时间留给那些真正值得付出的人。愿你心中藏着善良,眼里带着光芒,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05


径路窄处,留一步给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尝。世事浮沉,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礼待他人,也是善待自己的一种方式。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折射出其教养与素质,无论你的外表经过了怎样的包装,但发自内心的东西,依然会暴露于言行。


06


不要拿别人的缺陷开玩笑,不要拿别人的隐私开玩笑,更不要拿别人的生命开玩笑。只有对方觉得好笑的,才叫玩笑。对方觉得不好笑甚至生气的,那就是没礼貌。



07


人生处世,凡事都有一个度。掌握好这个度,处世如鱼得水。言语伤害一旦形成,不论你事后如何弥补,都会有痕迹存在。做事要讲究分寸,懂得适可而止,明理得体。本分为人,不逾越权亦不推脱责任。


08


人与人之间,感情都是相互的,不要把别人对你的付出当作理所当然,不要等失去了才后悔。所以人和人在交往中,一定要做到心中有尺,口中有度。说话有分寸是一个人的高级修养,是一个人成熟的表现,体现着做人的尺度,也体现着一个人生活的层次!



09


恩格斯的至理名言:“判断一个人当然不是看他的声明,而是看他的行动,不是看他自称如何如何,而是看他做些什么和实际上是怎样一个人。”凡事要有度,严以律己,宽以律人,做最好的自己。


10


有些东西,断了就让它断了,不要老揣着它,成为你余生的包袱。出言有度,不说过头话,不说狂话。做事有余,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得留有余地,不留缺口。要舌下留德,做人留名。



(三)很多时候,我们宽恕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


人之所以痛苦,就是认为自己都是对的,别人总是对不起我,将一切错误都归罪于别人和外境,念念都觉得自己没有错,而不会反省自身的过失。这就是我们痛苦的最大根源。


要想解除痛苦,重要的是反省自己过失,找别人好处,像宽恕自己一样地宽恕别人。


种子法则就是:你想拥有什么,就去帮助别人得到什么。




自认怀才不遇的人,往往看不到别人的优秀;愤世嫉俗的人,往往看不到世界的美好;


只有敢于低头并不断否定自己的人,才能够不断吸取教训,才会为别人的成功而欣喜,为自己的善解人意而自得,才会在挫折面前心安理得。


要长立于天地之间,就要懂得低头。




没有人知道何时下雨,也没有人知道何时刮风。


每一个人都经历过人生的成败得失,每一个人都有过纠缠不清的爱恨情仇,那些轰轰烈烈的传奇,那些光辉灿烂的人生,都是转瞬即逝的时光,一切都会归于平淡。


因此,没有必要沉浸在悔恨懊恼或者得意忘形之中。平淡,是每一个生命的主流。




生命中有许多你不想做却不能不做的事,这就是责任;


生命中有许多你想做却不能做的事,这就是命运。


只有守住内心的淡定与宁静,才能在茫茫的人生旅程中欣赏到美丽的风景。




海誓山盟变作曾经,沧海桑田成全了最终。


世界喧嚣,人心浮躁,真正的慈悲,是唤起他人心中的慈悲;


最高的智慧,是启发他人自性的智慧。


自净其心者智,自忘其身者慧,自明其性者觉。




生活的烦恼在于我们体味生活的深度,生活的快乐也在于我们理解生活的深度,这与职位、权力、财富、名声都没有关系。


我们看到一个人每一天都快快乐乐的,脸上总是洒满幸福的阳光,这说明这个人已经超越了自己。


如果我们看到一个人每一天脸上都是愁容满面,说明这个人还没有发现真正的自己。




很多人总是热心于探讨生命的玄机,总相信生命的背后一定有着深邃的秘密。


其实,人生到底就是一场宽恕饶恕,就是一场宽容包容,就是一场淡忘遗忘。


很多时候,我们宽恕的不是别人,是我们自己;我们要包容的,也不是别人,是我们自己;我们要遗忘的,也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


分享 :